本文转自:人民法院报
浙江宁波高新区法院指导调解十三起业主与开发商因房屋质量问题产生的矛盾纠纷时发现,其他房屋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遂产生了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想法——
治未病,百余位业主心头大患解除了
“感谢调解员数月付出,感谢法官专业指导,这下我们小区的房屋质量有保障了!”日前,浙江省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明街道某小区业主梁某向“黎明调解驿站”的调解员孙黎明以及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法官胡蝶连声感谢。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门一户都关切。住房质量与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休戚相关,与社会民生稳定紧密相连。宁波高新区法院通过以判促调、以调促解,一揽子化解业主与开发商之间长达十余年的矛盾纠纷,做实为民司法。
十年纠葛一朝诉
今年4月,梁某等人来到“黎明调解驿站”,向孙黎明倾诉自家房屋质量问题。原来,开发商于2011年8月向梁某交付案涉商品房,并承诺外墙防水工程质保期8年,但入住后出现外墙渗、漏水问题。几年间,梁某多次联系开发商报修却迟迟得不到回应,后来才知道开发商已于2018年注销,其股东某地产公司仍在经营,但拒绝配合修缮。
经实地勘查,孙黎明发现梁某等人家中多处外墙存在漏水迹象。然而,他们与地产公司之间的矛盾已积压十多年,双方沟通不畅,且所涉房屋质保期已过去近4年。由于梁某等业主就初次漏水时间举证不足,地产公司既不愿支付赔偿款也不愿配合修补,该案调解难度大。
为妥善化解双方矛盾,孙黎明向胡蝶寻求帮助后得知,该小区另有一些业主因同样的房屋渗、漏水问题于近日将地产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修复漏水点并赔偿损失。
以判促调治已病
“不管是求助‘黎明调解驿站’,还是起诉到法院的,事关众多业主切身利益,一揽子妥善化解才能案结事了。”于是,经当事人同意,宁波高新区法院将起诉至法院的几起案件转入诉前调解程序,委派给已熟悉案情的孙黎明一并调解共13起纠纷,并安排胡蝶从旁指导。
在进一步了解中,胡蝶发现,该小区已有业主宋某于2022年7月因类似纠纷向宁波高新区法院起诉地产公司要求支付修复费用,后法院结合实际渗漏水部位、维修情况,判决支持宋某的部分诉讼请求。
胡蝶以此案为示范判决,结合各业主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孙黎明一起制定个性化的调解方案。有了胡蝶的指导,孙黎明在主持调解时更有底气了,逐一向地产公司及业主充分厘清诉讼风险和调判利弊。
最终,该批案件共有2户业主撤诉,其余业主与地产公司达成和解,约定地产公司修缮各漏水点并保修一年,此后就漏水问题无涉,双方还申请了司法确认。
联动协调治未病
这13起纠纷虽已化解,但通过对该小区的进一步了解,胡蝶和孙黎明认为潜在隐患仍然存在。提前介入、彻底化解这些隐患才是重中之重。
他们一方面联系业委会,由业委会敦促物业公司积极履职,排摸整个小区的漏水情况。经物业公司全面走访,最终排摸出近100余户、200余处漏水点,相关维修费用预计60万元。另一方面,他们与业委会、社区、住建部门等联动互通,联合关注发展态势。
在胡蝶释明诉讼风险之后,地产公司主动表态将积极承担其他业主的修缮义务,为业主解决所有漏水问题。业委会及物业公司在征求所涉业主意见后也表示,希望通过非诉方式尽快解决。
宁波高新区法院以此为突破口,于今年5月牵头组织地产公司、施工单位、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业主代表等会谈,并邀请高新区有关部门参会,共同推进维修方案的制定。
经多次磋商,最终达成一致:由业委会和物业公司选任专业的施工团队落实维修作业,并接受住建部门的全程指导和监督,维修费用由地产公司承担60万元,超额部分在物业维修基金中申请列支;本次维修完成后,所涉外墙渗漏工程质量维保责任均履行完毕。
目前,地产公司已于6月1日预付30万元维修款至业委会,剩余费用将在施工进度过半后再支付,涉外墙漏水房屋的修复方案正在陆续落实中。
该起涉房屋质量纠纷的源头化解不仅解决了百余位业主的心头大患,维护了小区的安定和谐,也促使物业公司与业委会建立了共商共建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物业管理与业委会自治水平,还为地产公司的稳定经营赢得了良好口碑。
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近年来,宁波高新区法院以村社共享法庭为最小支点,联合当地共同培育特色调解品牌,通过法官指导、业务培训等不断壮大基层调解员力量,发挥典型案例辐射效应,以点带面织密基层诉源治理机制体系,实现矛盾纠纷综合治理、源头化解。“黎明调解驿站”就是该院与社区携手打造的特色调解品牌,孙黎明以其丰富的调解经历,成为当地社区乃至整个街道纠纷化解的中坚力量,让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