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感谢有你!用“微光”点燃希望 为生命续航
截至9月16日,江苏省已实现捐献1248例,南京已实现捐献162例
造血干细胞捐献,也被称为骨髓捐献。2023年9月16日是第九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江苏省红十字会以“髓心同行”为主题,举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联谊活动。当天,南京市红十字会邀请历年来所有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参加,省内其他城市邀请了自2022年10月以来完成捐献的志愿者,共计185人参加此次活动。
南京首例
20年前远赴杭州捐献造血干细胞
已过花甲之年的王淮滨是南京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03年,因医疗技术及条件的限制,王淮滨远赴杭州,来到受捐者所在的医院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
“当时很多细节都记不清了,因为受捐者特别高大,我记得我是采了两次,其他过程都十分顺利。”王淮滨说,转眼20年过去了,身体和绝大多数同龄人一样,除了常见的一些慢性病,一切都非常好。他很荣幸成为南京首个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但更高兴的是看到越来越多后来者加入。“记得那时候我捐献后5年,开联谊会的时候,还不到10个人,现在,仅去年一年就有30多位志愿者成功捐献。”
王淮滨坦言,“我这一生有很多荣誉,当兵时是‘五好’战士,转业到单位是先进工作者、劳模,但对我最大的褒奖还是我用爱心救了一条生命。”
江苏省第1000名
变“阻力”为鼓励 为生命“续航”
2022年1月25日,来自南京的志愿者祁金同为一位14岁的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他成为江苏省第1000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21年8月份的一天,祁金同接到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位患血液病的小女孩配型成功,当时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可当他将这个消息告诉家人时,意外的阻力产生了,由于父母和妻子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并不了解,都担心捐献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事情陷入了僵局。为了顺利捐献,之后的几天,他从网上找了很多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科普知识和已经成功捐献志愿者的事例给家人观看,妻子也帮忙通过熟识的医生朋友详细咨询了相关知识,最终,通过多方了解,家人打消了顾虑,一同支持他去捐献救人。
“因为我工作性质的原因,我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从选择无偿献血、加入中华骨髓库,到毫不犹豫答应捐献,是没有任何顾虑的,而且现在看来,选择也是十分正确的。”祁金同说。
“爱心王者”
用“微光”点燃更多人希望
今年9月12日,“爱心王者”曹道生顺利捐献造血干细胞。之所以称他为“爱心王者”,因为打开曹道生的“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爱心王者”称号,下方标注的是“献血总次数159次,献血总量78700ml”。2007年,刚满18周岁的曹道生就献了300ml全血,后来捐献的一直都是成分血。从2007年3月至今,他在天津、江苏、上海、山东等省市献血多达159次。
曹道生告诉记者,在他上小学时,他的同桌因白血病去世了,这一难忘的经历让他在小小的年纪,就埋下了帮助他人的“种子”。
“从加入中华骨髓库,到成功完成捐献,一直等了16年。”曹道生表示,在不影响自己健康的前提下,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他人,甚至挽救一个家庭,是非常值得的一件事。“如今,很多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还不是很了解,甚至觉得要抽骨髓,其实,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捐献造血干细胞就跟献血差不多,不会有任何不适,更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曹道生说。
捐献造血干细胞,点燃新生命
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概率仅仅十万分之一,在全世界几十亿人里,有一个和你素未谋面却相似度达到90%以上的人,每次配型的成功,不能让人不信“缘分”。原本逐渐凋谢的生命因这缘分重焕生机,捐献者的健康造血干细胞移植给血液病患者,重建他的造血系统,治愈了疾病,这是多么美好的生命奇迹。
据介绍,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目前已有328万志愿者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6000例。江苏省已实现捐献1248例,南京市已实现捐献162例,占全省的13%。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