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7月10日,开阳县云开街道金湖湾社区在苏家坡开展汛期隐患排查工作。 简启艳 摄
7月26日21时至7月27日7时,六盘水市水城区营盘乡突降大暴雨,省应急厅第一时间叫应水城区和营盘乡,针对巡查时发现隐患点有发生泥石流迹象的情况,联合指导当地党委政府通过村村响、敲门等方式叫醒群众,迅速组织89户167人危险区群众撤离至安全地带;7月27日11时许,隐患点发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方量约13600立方米,因避让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这是贵州落实“三个紧急撤离”措施的一个成功案例。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贵州坚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坚持落实创新推出的“三个紧急撤离”措施,做到应转尽转不漏一人、应转早转不迟一步。
“三个紧急撤离”是指,在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隐患点强降雨时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险情不能准确判断时紧急撤离的要求。
结合贵州山丘区夜间降雨多、洪水来势猛、人员转移难等实际,在强降雨期间,省应急厅增加防汛夜间值班力量。督促各地提前转移避险危险区域群众3.5万余人次,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协调联动,合力抗灾。今年以来,武警、消防等应急救援队伍营救疏散群众3300余人次;自然资源部门发现并处置变形隐患点802处;住建部门新建和改造城市雨水管网485公里;水利部门及时调度中小水库、山洪灾害易发区责任人1400余人次;文旅部门指导6家A级景区关停避险;交通部门抢通公路700余处;电力部门抢修供电线路999条;通信部门抢修通信基站1.4万余个;应急部门及时下拨应急救灾资金8000余万元,投入抢险救灾物资3645万元;农业农村部门下拨救灾资金1.16亿元,支付农业保险赔款7.87亿元。防救协同,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最大力度支持灾区恢复重建。
防汛救灾工作的成效,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汛期,全省9个市(州)81个县(市、区)不同程度遭受风雹、洪涝和地质灾害,但与前五年同期均值相比,因灾死亡人口、倒塌房屋户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65.6%、81.5%、52.9%,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