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青岛日报
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医疗队归来
累计接诊门急诊患者超1000人次,为36名藏族同胞成功实施骨关节手术
魏见伟在外科病房走廊被前来问诊的患者包围。 王健亮 摄
▲10月23日,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医疗队队长魏见伟接诊骨关节病患者。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本报10月25日讯 24日夜,援藏6个月的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医疗队返回青岛。半年来,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医疗队的6名专家累计接诊门急诊患者超1000人次,开展各类手术78台次,其中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等多项手术为桑珠孜区中心医院首次开展。此外,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医疗队还参与青少年先心病、脊柱侧弯、隐睾、骨关节病、胆石症等筛查工作,并对桑珠孜区中心医院及乡卫生院定期开展多项专业培训,累计培训人数360人次。目前,多项先进技术已在桑珠孜区中心医院独立开展。
开展高原骨关节病患者的筛查收治和手术是援藏医疗队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援助期间,援藏医生们共为36名藏族骨关节病患者成功实施手术,青岛医疗援藏的品牌在当地深入人心。截至青岛援藏医疗队正式离藏的前一天,有手术意愿的藏族患者从半年前的仅有5例增至114例。
“青岛医生朋友,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啊?我等着你们来帮我手术。”在离开日喀则的前一天,藏族患者明玛拉着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医疗队队长、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魏见伟的手追问。这名63岁的藏族老人患高原骨关节病十余年。此前,她对手术充满了顾虑;后来,她看到30多名藏族患者通过手术得到了治愈,便主动找到魏见伟要求手术。“请放心,虽然我们回了青岛,但你们的手术一定会照常安排。”魏见伟向藏族患者们承诺。
受高原地理气候等条件影响,在农牧区,很多藏族同胞刚过45岁就患上了骨关节病,且患病年龄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因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加之出藏治疗费用过高,大部分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常年被病痛折磨。今年4月24日,魏见伟带领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医疗队进藏;4月29日,今年首批5名藏族患者赴青接受手术治疗。
刚入藏那段时间,由于当地患者对青岛市市立医院的医疗水平和青岛援藏医疗队的工作能力都不了解,青岛援藏医疗队的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到了7月中下旬,在青岛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组的指导支持下,青岛援藏医疗队开展上门服务,下乡义诊筛查。到9月中旬,青岛援藏医疗队筛查了7个乡共计530余名患者,加上医院门诊日常积累的骨科患者,累计筛查骨关节病患者超过千人。
8月31日,11名藏族患者赴青岛接受手术治疗。青岛市市立医院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青岛市市立医院党委书记、总院长、骨关节科专家于腾波和骨关节科专家戴世友、郭传友各带领1个手术团队同时开台,为10名患者实施了膝关节置换手术,为1名患者实施了髋关节置换手术。
此次手术的成功起到了较大示范作用和宣传效果,愿意做手术的患者变多了。9月14日至16日,青岛市红十字会、青岛市卫生健康委、青岛市市立医院联合启动“山海相拥 大爱同行——青岛市援藏公益项目暨青岛市市立医院‘高原疾病’救治项目”。来自青岛市市立医院的20人医疗团队与桑珠孜区中心医院本地藏族医护人员及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医疗队合力奋战,于腾波、郭传友、戴世友3名专家吸着氧连续3天同步手术,成功为20名严重关节病患者实施了膝关节置换手术,创下了日喀则市和桑珠孜区同类手术多项历史纪录。
青岛市医疗专家来西藏做手术的事情经过口口相传,反响巨大。从10月上旬开始,平均每天都有6到7名当地患者前来登记手术,还有很多患者从桑珠孜区周边的仁布县、定结县、南木林县、萨迦县、白朗县赶来求医,青岛医疗援藏的品牌已经形成,骨关节病治疗项目逐渐常态化展开。
据悉,青岛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组将进一步加大对高原骨关节病治疗项目的扶持力度,尽快祛除患者病痛,让患病藏族同胞能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