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投入使用近两个月时间,总行程近1500公里,成功转运超30例危重症患者……
“移动ICU”:危重症患者的生命线
■图片由嘉兴市急救中心提供
■记者 陆英杰
总行程近1500公里,成功转运超30例危重症患者,转运成功率达100%……今年4月初,嘉兴市首辆“移动ICU”救护车上岗,投入使用近两个月时间以来,已经成为我市危重症患者的重要转运救治平台。
患者生命体征实时传输到医院
过去,危重症患者送医或在转院过程中,转运是最薄弱的环节,这使得一些病人失去了更好的治疗机会。为突破这一薄弱环节,今年4月,嘉兴市急救中心在危重症患者转运上搭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移动平台,嘉兴市首辆被视为“生命之舟”的“移动ICU”救护车上岗。
ECMO、球囊反搏、床旁超声、输液泵、多功能除颤仪、心肺复苏机、转运呼吸机……“移动ICU”救护车相较于常见的救护车,是一辆集全智能移动重症监护、胸痛快速诊断、急诊抢救、灾害应急救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急危重症救护医疗车,相当于一个移动的手术室和一张ICU病床。
“‘移动ICU’救护车安装了专网远程传输系统,接下来还将实现空地一体化救援功能。”嘉兴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郁慧杰介绍,“移动ICU”具有危重症患者救治时间和医疗资源可拓展空间上的优势。通过移动资源的高效融合,院前—院内多跨场景的信息共享,实现了危重症患者转运期间的全流程干预和可视化监测,有助于在院医生实时掌握尚在转运途中的患者病情及到院时间,提前做好各项急救准备,最大限度缩短抢救时间,为患者的安全多上了一道“保险”。
成功转运超30例危重患者
“喂,市急救中心吗?我们需要转运一名危重症患者,请你们派车……”像这样的转运救援电话,嘉兴市急救中心有时一天要接好几个。
一个电话的召唤即意味着“移动ICU”救护车要把最紧急的医疗救助,分秒必争地送到病患身边。“我们已出车超30次,有时一天要跑好几个地方。”嘉兴市急救中心副主任陈子红说,近两个月下来,“移动ICU”救护车的总行程已近1500公里,相当于从北至南穿过浙江3次还不止。
与总里程相比,更让陈子红感到自豪的是,从投入使用至今,“移动ICU”已成功转运超30例危重症患者,无一例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危险,患者的后期救治成功率达80%以上。
搭建了分级诊疗的桥梁
5月16日,平湖王先生因车祸受伤紧急送到当地医院抢救。当天,医护人员初步诊断为创伤性血气胸、多发肋骨骨折、连枷胸。5月18日,复查CT提示右侧额叶脑挫裂伤伴血肿,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创伤性主动脉夹层。此时,患者情况危急,必须马上转往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但转运风险极大。
时间就是生命。当地医院立即向嘉兴市急救中心发出了转运求助。“接到求助后,我们就往当地赶。不到两小时,救护车就从当地医院接上患者转运至市第一医院,随后为患者进行了主动脉的介入手术和开胸手术。”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郁慧杰说,两家医院的通力协作,让这名患者最后化险为夷。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将转入普通病房。
“以前,一些基层医院碰到危重症患者时,不敢贸然向上级医院转运,现在情况变了。”在郁慧杰看来,“移动ICU”救护车实现了危重症患者在各级医院之间的无缝转运,为分级诊疗搭建了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