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焦作日报
朱光丽上网查找资料。 本报记者 杨 珂 摄
本报记者 杨 珂
从医18年,她用扎实的技术,为许多不孕不育患者带去福音;她是医院质量服务的管控者,查找绩效数据背后的故事,分析每个科室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她就是焦作市妇幼保健院质控办主任、生殖医学科副主任朱光丽。她始终用爱与担当,诠释着为民服务的初心。
“站位高一点,工作勤一点,换位思考多一点。”朱光丽从踏入医院的大门、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开始,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不管是刚从学校毕业踏入工作岗位,还是现在成为生殖保健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有着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朱光丽始终躬身践行。
“我们医院一直有‘传帮带’的好传统,我在前辈身上学到了很多,同时我也把好的作风传递给新同事。”朱光丽说。
记得有位同事刚入职时性格大大咧咧,书写病历毛糙,与患者交谈不走心。朱光丽带教过程中,手把手教她如何详细书写病历、如何与病人交流。“我经常跟她谈心,让她了解作为医务工作者为病人着想的重要性,而不是冷冰冰地完成诊治过程。”朱光丽说,潜移默化中,这名同事改变了很多,现在已是副主任医师,成了科室的业务骨干。
生殖内分泌及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工作是朱光丽的主责。18年来,她始终将解决患者的问题作为首要任务。而由她治疗的关于“一个卵怀孕”的事迹,至今还在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广为流传。
这是一对43岁的高龄夫妇,由于他们的孩子发生车祸去世,就想通过试管助孕再生个孩子。
“我给患者进行彩超检查,根本看不到两侧的卵巢。评估女方卵巢功能特别差,助孕成功率不足5%。这就意味着他们可能要花很多的钱。”朱光丽说,在交谈中她得知这对夫妇家境并不富裕,便建议他们放弃试管助孕。可是他们说:“试管是我们的希望,如果不试一次我们会后悔的。”
面对夫妻俩的期望,朱光丽倍感责任重大,于是便帮助他们调理身体,希望每次诊治过程对他们的心理都是一种疗愈。在医生和患者将要灰心的时候,B超检查出一个5mm的卵泡。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朱光丽用微刺激促排卵并取卵,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取到卵子。就这样,女方在经过中西医并用调理内膜后移植胚胎,竟然怀孕了。
“看到患者得偿所愿,我感到如释重负。”朱光丽说。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朱光丽擅长卵巢储备功能的预测及处理,能精准地将人工授精及试管婴儿技术应用于难治性不孕症患者。不仅如此,她还利用休息时间下乡坐诊,不仅提高了当地医院的诊疗水平,也让患者免于奔波。
2021年起,她开始担任焦作市妇幼保健院质控办主任。为了更快地熟悉工作,使质控办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她经常加班梳理工作流程、制订考核方案。3个月后,她凭借自己的执着,推进了全院的质控工作,并从绩效考核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促进医院的发展。如今,该院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
正是因为她的拼搏精神及出色的业务水平,她多次被评为焦作市卫健系统优秀党员、市管专家等。“能造福更多不孕不育家庭,让他们看到希望,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朱光丽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