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仲夏时节,酷暑难耐,在都柳江流经的庙友村段,却有那么一群人,头顶烈日、面向河流,守护“生态绿”,他们就是民间组织的志愿护河队,自封“编外河长”。
庙友村位于榕江县八开镇月亮山脚下,是一个侗族聚居村寨,这里的侗族村民世代受都柳江养育,对都柳江有着深厚的情谊。
“这条河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河,小时候,同父亲下河打鱼,每次都能吃到丰盛的晚餐。但随着捕鱼手段越来越多,网鱼、毒鱼、电鱼……河里的鱼大大小小全部遭了殃,严重影响都柳江水生态。所以大家不得不行动起来,组建了这支志愿护河队。”2015年,庙友村党支部书记吴胜和组建志愿护河队,自觉承担起保护母亲河的重任。
“河边长大的人更应该自觉爱护都柳江,一听到村支书的号召,我就加入了志愿护河队,成为一名编外河长。”村民徐江情回忆起成为志愿护河队员时自豪地说。
“目前我们的志愿护河队已发展队员22名,还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志愿护河行动中来。”吴胜和表示。
据悉,在榕江,像吴胜和这样的“编外河长”共有357名,他们配合县、乡、村三级河长,把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实现从区域向流域的管理全覆盖,营造起全民参与河流保护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