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老师朱启钤,其后人向贵州省博物馆捐赠老照片

发布时间:2025-08-01 07:00:02   来源:

梁思成老师朱启钤,其后人向贵州省博物馆捐赠老照片(图1)

梁思成老师朱启钤,其后人向贵州省博物馆捐赠老照片(图2)

7月31日,“朱启钤先生藏民国老照片捐赠仪式”在省博物馆举行,朱启钤曾孙、捐赠人朱延琦将朱启钤生前珍藏的43张记录民国时期的贵州珍贵老照片送回家乡,赠与贵州省博物馆,朱延琦表示希望这些珍贵照片发挥更大价值。

梁思成老师朱启钤,其后人向贵州省博物馆捐赠老照片(图3)

捐赠现场。

朱启钤(1872—1964年),字桂辛,号蠖园,贵州紫江(今开阳)人,我国著名学者、实业家,爱国民主人士。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11月12日生于河南信阳。清末,曾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监督、任北京外城巡警总厅厅丞、津浦路北段总办。辛亥革命后,先后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总长、内务部总长,并一度兼代国务总理。后任山东中兴煤矿公司总经理。他既是古物陈列所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办人,是中国营造学社的社长。民国时期,他曾主持京城的改造,如改建正阳门、打通皇城、开放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改建新华门等,梁思成、林徽因等都是其培养的优秀学生。

此次捐赠的照片是抗战时期,朱启钤专门请西迁至贵阳办学的大夏大学社会学教授吴泽霖等拍摄。照片以贵州苗族同胞为主题,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贵州的社会风貌、民生百态、民族风情,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更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文献价值和文化价值,是研究贵州近现代历史、社会变迁、民族关系、城乡发展、摄影史等领域弥足珍贵的原始素材,丰富了贵州文化记忆库。

梁思成老师朱启钤,其后人向贵州省博物馆捐赠老照片(图4)

梁思成老师朱启钤,其后人向贵州省博物馆捐赠老照片(图5)

捐赠的部分老照片。

“朱启钤先生一生没来过贵州,但因籍贯贵州紫江(今开阳县),他只认自己是贵州人。”据朱延琦介绍,曾祖父有着浓厚的桑梓情结,一直自称“紫江朱启钤”,常用的印章是“紫江朱氏”,刊印的书目文献多题“紫江朱氏刊”,所藏图书几乎都加盖有“紫江朱氏存素堂所藏书印”。据了解,朱启钤先生一生不忘为贵州尽乡梓之谊,独资并主持重修了北京的贵州会馆;竭力搜集、整理、出版贵州地方文献,所收文献近400种,分为前人著述和黔省地方史料两大类,刊印《黔南丛书别集》八种等。

梁思成老师朱启钤,其后人向贵州省博物馆捐赠老照片(图6)

朱延琦。

此次并不是其藏品第一次捐赠给贵州。朱启钤去世之前,将大部分藏书捐献给北京图书馆,并特意交代将“捐赠北京图书馆中的黔人黔宦的著作转交贵州”。1962年由刘宗汉经办,将其中有关贵州省文献由北京图书馆拨赠贵州省图书馆,现贵州省图书馆共存有朱启钤赠书15类304部,部分已系孤本,极为珍贵。

据了解,目前,贵州省博物馆藏有5件/组与朱启钤先生相关的文物、文献,一是1987年中央美术局杨宗安先生寄赠的“1927年朱启钤《童蒙训》题签”;二是“近代朱启钤为明代贵州文献事致凌惕安的函”;三是朱启钤先生“存素堂”刻印出版的著作4种:《女红传征略》(朱启钤辑)《澹勤室诗》(清傅寿彤撰)《蠖园文存三卷》(朱启铃撰)《训真书屋遗稿诗存》(黄国瑾撰);四是朱启钤先生本人著述(民国铅印本)3种:《存素堂丝绣录》《丝绣笔记》《紫江朱氏家乘》;五是《朱启钤藏黔籍目录》抄本一册。

梁思成老师朱启钤,其后人向贵州省博物馆捐赠老照片(图7)

梁思成老师朱启钤,其后人向贵州省博物馆捐赠老照片(图8)

捐赠的部分老照片。

此次捐赠是贵州省博物馆“为明天收藏今天”公益计划系列活动之一。贵州省博副馆长李甫表示,省博将精心保管、科学修复这批珍贵照片,深度挖掘其价值,为将来的进一步活化利用奠定基础。

捐赠仪式上,捐赠促成人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学研究所所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王军王军获聘多彩贵州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当天下午,王军应邀做客省博物馆“贵博论坛”,作“朱启钤‘沟通儒匠’论探义”的主题讲座。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图/赵相康

编辑/刘立超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中劢好房新闻频道~


热门楼盘

更多+
看房报名

已有2368人报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的所有资料及图表仅供参考使用,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资料及图表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忽。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所有信息以开发商提供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