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90后”铁路天车女驾驶员:
驾驶起重机 干着“绣花活”
杜小雪正在驾驶室内全神贯注地工作。(通讯员 王新 摄)
天车在空中平稳作业。(通讯员 王新 摄)
■首席记者 梁璠 通讯员 杨凯帆
暑运启动以来,随着人们出行需求的增加,铁路上不少工作人员放弃假期坚守岗位,为旅客出行提供优质服务。天车驾驶员杜小雪就是其中一员。
据了解,桥式起重机,俗称天车,是车辆检修作业中必不可少的大型起重设备。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东车辆段的杜小雪,就是一名天车驾驶员。作为检修库内开工最早、收工最晚的工种,杜小雪每天在仅2平方米左右的空中驾驶室内,操控天车吊运2吨重的车辆转向架,在距离地面6米高的固定轨道上来回穿梭。
西安东车辆段担负着包西、太宁、宁西、北环、西康、陇海等方向货物车辆的检修任务,日检修量达80辆。今年29岁的杜小雪,就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挑起了空中吊运车辆转向架的重任。
“吊运转向架需要放到指定地点,但眼睛看到的位置和实际位置经常会产生视觉差,而且吊钩总是在空中来回晃动……”杜小雪告诉记者,2017年刚开始进行天车驾驶员培训时,掌握不好操控手柄力度、稳钩环节控制欠佳都是常有的事儿。为提高操作水平,杜小雪不断向师傅请教驾驶技巧,利用工余时间苦练操作手法,凭着一股子“钻”劲儿,很快练就了“快、准、稳”的操作技术。如今,有着6年天车驾龄的她,一直保持着“零失误”的操作记录。
检修库内作业环境复杂,操纵天车稍不留神就会引发吊件“伤人”事件。杜小雪坐在小小的驾驶室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注意地面来回穿梭的叉车和作业人员,不时鸣铃,提醒地面作业人员避让头顶移动的吊件,200米长的检修库内,她一次次起、停、落……一个班来回往返160多次,相当于15公里的路程。
“刚开始爬到天车顶部查看配件、电源运行情况时,我吓出一身冷汗,从车顶下到天车驾驶室时,两腿都发软。”杜小雪对第一次爬上天车顶部的恐惧仍然记忆犹新。天车的驾驶室在检修库顶部,上下车的楼梯几乎垂直90度。看着师傅游刃有余、不慌不忙的工作状态,杜小雪不断告诉自己,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渐渐地,依靠不服输的“倔”劲儿,她努力克服恐高心理。如今的她,每次上下天车都非常镇定,坐在操作台上,更是全神贯注,她说:“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操作上,就啥也不怕了,不仅能吊得稳还能放得准。”
每天,杜小雪踩着铃声启动天车,看着地面指挥人员的手势,熟练地操纵手柄,缓缓吊起一组组2吨重的转向架,精准拿捏车钩的下落高度和运行速度,保证吊在半空的转向架重心在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平稳移动,精准放置到指定地点。
暑运以来,伴随着机器的轰鸣,杜小雪一次次驾驶天车往返于检修库中,用精湛的操作技能,安全稳准吊运1000多组转向架,总计重量超过2000吨,为库内货车检修提供了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