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 本报记者 刘 洋 本报通讯员 卢长江
3月28日一大早,铜陵市、义安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登上了从铜陵开往黄山的中巴车,前往黄山市黄山区祭扫英烈。此行,他们特意带上了一袋铜陵的黄土。
“我们接到黄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通报,黄山区元岭、松坑两个烈士墓有多位铜陵市义安区籍英烈。清明节到来,我们前去祭扫,也给英烈们带去一抔家乡土。”义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宣智武告诉记者。
元岭、松坑两个烈士墓合葬了20位烈士。近年来,黄山区收集并出版了当地烈士的事迹资料,发现这两座烈士墓中安葬的部分烈士可能是铜陵籍贯。经过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深入调查和比对,最终确认了蒋瑛等6位烈士的铜陵籍贯。
在元岭烈士墓前,黄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王林介绍了烈士们的牺牲经过。
1946年3月14日,天降大雨。当时担任沿江总队3连指导员的蒋瑛率10多人突围,在湖深潭和汪王岭之间的河湾处遭遇山洪暴发,除一人脱险外,其余13名同志全部遇难。其中包括蒋瑛等义安区籍(原铜陵县籍)人员。后当地找到12具烈士遗骸,与另外两名烈士合葬于元岭。
听完英烈的事迹介绍后,来自铜陵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工作人员每人手捧一把从铜陵带来的黄土,小心翼翼地将其撒进烈士墓碑前的香炉里。在敬献花篮、缅怀烈士之后,黄山区、义安区两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共同挥锹,将用红绸布包裹着的黄土埋入烈士墓后方的土坑中。
“敬上一抔土,献上一份情,为的是让这些长眠他乡的英烈能够与家乡相连。”宣智武在烈士墓前动情地说。
在松坑王福南、汪裕贵等6位烈士合葬墓前,大家从讲解中了解到,王福南、汪裕贵两位英烈系义安区籍。在1947年的一次护送转移战斗中,他们在阻击敌人时壮烈牺牲,后被地方民兵安葬在松坑。
在联合祭扫活动中,全体人员神情庄重,向烈士敬献花篮表达敬意和缅怀之情,也希望以此传承红色基因,让更多的人铭记这些英雄事迹。
尽管年代久远,铜陵市、义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仍在努力寻找烈士的家人。
“我们将努力完善烈士信息,并发动全社会力量,帮助烈士寻找亲属。同时会整理好英烈们的事迹,将他们的姓名刻入英名墙、编入地方史志。”宣智武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