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宁日报
“帮助他人就是最大的幸福”
——记广西金盾之光爱心志愿者协会向阳服务队队长王家玲她带领志愿者团队到特殊教育机构陪伴残障儿童;坚持为聋哑盲残疾人、低保独居老人义务理发;帮助“星青年”在家门口创业……她,就是广西金盾之光爱心志愿者协会向阳服务队队长王家玲,一个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奉献的人,一个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了人生价值的人。2017年以来,王家玲和团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80多场次,服务人数超5.1万人次。
以雷锋为榜样坚持爱心助学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的这句话家喻户晓,他的事迹也影响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雷锋故事经久不衰,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我是1955年出生的,我们这代人是唱着学习雷锋的歌长大的,也是在雷锋精神鼓舞下成长的一代人。”王家玲表示,从小深受雷锋精神的感染,立志要像雷锋一样,把帮助他人视为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未退休前,王家玲在自治区公安厅交警总队工作。1992年,国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爱心助学公益活动。“当我看到失学儿童的照片,孩子们那无助迷茫的眼神深深刺痛了我,我下定决心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从那时起,王家玲和家人每年都向“希望工程”捐款,先后结对帮扶30多名困难学生,并帮助3位优秀学生完成大学学业。
1995年,王家玲发动交警总队民警捐款3万元,通过广西希望工程办公室,转给马山县里当乡雅联小学维修校舍;1998年,王家玲把自己获评全国优秀会计工作者的3000元奖金捐给“希望工程”建立希望书屋,改善农村小学学生的学习空间;王家玲还在福利院认养一名孤儿,如母亲般照顾孩子直至其成家立业。
踏上公益之路笃行扶老之事
用热爱播洒阳光,用志愿传递温情。
王家玲退休后,于2017年初加入广西金盾之光爱心志愿者协会,把个人力量融入到团队中,组建了向阳服务队,带领志愿者们帮助更多的人。
2017至2019年的每个星期六,向阳服务队的志愿者都会固定到南宁市5至6家养老院开展敬老公益活动。“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王家玲带领向阳服务队的志愿者各展才能,到养老院照顾老人起居,到边远山区、学校献爱心,到街道、社区做禁毒宣传。
从2018年起,逢年过节,向阳服务队志愿者都会前往南宁市新阳造纸厂宿舍区,为160名退休残疾人送去慰问品。从2020年8月起,王家玲与新阳造纸厂宿舍区居民约定: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三,向阳服务队会在宿舍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帮居民理发、排练歌舞等。
“他们还联系爱心企业给我们送米、油、面条、棉被等。”新阳造纸厂退休职工何应旺表示,近年来宿舍区先后有6位孤寡老人离世,王家玲和志愿者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临终前为老人洗头、理发,大家都很感动。
关爱孤独症患者助力“星青年”成长
责任在心间,公益不停歇。
孤独症患者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为了帮助年满18周岁以上“星青年”融入社会,2019年王家玲和团队组建了向阳服务队爱星中队,带领“星青年”和家长开展公益活动。2021年,王家玲联合有识之士,组建广西残健互助联盟,鼓励残疾人在健全人的带领下自主创业,在工作中找寻自我价值,帮助“星青年”在家门口创业。
“190℃烤2分钟,涂好酱料后240℃烤14分钟……”通过考察筛选,王家玲认为经营烤鸡店是一个不错的创业项目,只要告诉“星青年”烹饪口诀,他们就能按部就班完成相应的步骤。虽然刚开始“星青年”学习较慢,但通过公益人士手把手地教学,也逐渐上手熟练。最终,在各级残联、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帮助下,2021年11月,首家“星青年”家门口的烤鸡店在望州南小区“长者食堂”落地,随后在五一路又开了分店。
烤鸡项目还入驻广西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发展逐渐走上正轨,到现在已有10多名“星青年”参加烤鸡培训课程,他们在他人的帮助指导下可完成烹饪制作、打包售卖等工作。王家玲还帮助“星青年”从事甜品零售,让他们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
“‘星青年’通过烤鸡和甜品零售创业初见成效,他们父母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王家玲说,“星家庭”走出阴霾,“星青年”融入社会就是她最开心的事。她表示,自己要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为公益事业奉献余生。
本报记者朱新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