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商丘日报
合力整治街头“八两秤”
□胡绪全
合力整治街头“八两秤”
□胡绪全
近期,有关街头摊主缺斤少两的短视频屡屡刷屏。5月24日,甘肃省兰州市一位网名为“毛毛”的博主在兰州市安宁区街头,调查了几家路边摊。结果仅仅测试了两家摊主,就发现0.5千克的炸鸡实际只有298克,1千克的樱桃实际只有850克。此后,在与卖樱桃的摊主协商解决过程中,竟遭摊主威胁。据悉,该摊主使用的是密码作弊秤。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下班回家看到街边摊卖的水果很新鲜,就顺便买了一些,结果回家称一称发现分量根本不够,才知道摊贩使用的电子秤有问题。人们将小摊贩使用的可随意调节称重物品重量的电子秤,称为“八两秤”。这种秤在全国各地市场大量存在,让消费者苦不堪言。
诚信为本,童叟无欺,是做生意的基本原则,也是很多百年老店得以传承的基础。但是很多小商贩明明知道只有足斤足两才能赢得好口碑,他们往往见利忘义,玩弄缺斤少两的把戏。以前用杆秤的时候,就在秤砣上动手脚,采取灌铅手法,做出“八两秤”。如今,在普遍使用电子秤的时代,则又采用了密码作弊,可以事先设置不同的计量,做出“七两秤”“六两秤”等任意规格的“鬼秤”。
“八两秤”横行,侵犯消费者的权益,损害公平的市场交易,也在败坏社会风气,甚至会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前段时间,江西南昌瑶湖里观光夜市经理因商户缺斤少两怒砸“八两秤”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视频中,夜市经理拿着大喇叭说:“我们上热门了,不是因为我们做得多好,是因为缺斤少两这样的事情上热门,真的是要打脸自责了。”随后,该负责人让夜市的商户们把自家店里的电子秤扔到地上,并抡起大锤将电子秤销毁,并统一换发了新的符合国标的电子秤,用砸秤行动表明诚信经营的态度。
统一换发无法随意调节斤两的电子秤,的确是个值得推广的好做法。但是缺斤短两古已有之,是市场顽疾,仅靠市场监管部门检查治理或者仅靠消费者自己防范和维权,都难以根治。需要多方合力,强化社会共治,形成对“八两秤”人人喊打的氛围,才能一步步挤压“八两秤”存在的空间。
比如对于“八两秤”高发区的活禽活鱼市场,市场监管部门要定期检查,在市场放置公平秤,消费者可将活禽活鱼等复秤后,再交给摊贩宰杀。对于固定摊位,治理“八两秤”相对容易,对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流动摊贩,就相对困难。这就要求市场监管部门要定期抽检,对缺斤短两的摊贩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加大巡查频次,防止执法人员前一分钟离开,后一分钟摊贩又继续使用“八两秤”的现场出现。同时,消费者也要主动参与,不要因为自己仅仅损失“块儿八毛”,就选择息事宁人,要举报有“八两秤”的摊贩,让他们不敢继续肆无忌惮。
既要打击街头的“八两秤”现象,也要治理网上的缺斤短两现象。在打击不诚信的商家同时,也不能放过没有良心的制秤者。要揪出“八两秤”的制作者、销售者,给予他们应有的惩罚,从源头上打击“八两秤”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