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浙江医院脊柱侧弯训练营又火热了起来。走进位于三墩院区的康复治疗中心,可以看到青少年们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专业设备和辅具进行体态矫正和运动康复。陪同的家长则向医生咨询孩子的脊柱情况和回家锻炼的注意事项。
浙江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汤洋指出,脊柱侧弯是一种复杂的脊柱三维畸形,常见体征包括双肩不等高、背部隆起、骨盆倾斜、身体偏移等。这一疾病的形成受生理性、长期不良姿态等多种因素影响。此外,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骨骼柔韧性好,若在此阶段出现脊柱问题或者没有坚持矫正,侧弯角度可能会随生长迅速加重。据统计,青少年脊柱侧弯初筛率高达5%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一年疏于矫正训练,脊柱“复弯”到20度
前不久,张女士带着女儿欢欢来到浙江医院找汤洋副主任。女孩今年12岁,背挺得直直的,普通人一眼看去看不太出其体态有什么问题。她的妈妈则一脸焦急拿出X光片让汤医生看看。
一见到欢欢,汤洋就看出“症状”——高低肩,初判她的侧弯角度应该不小。查看X光片更证实他的判断,脊柱侧弯角度已20度。和家长了解得知,其实孩子从8岁就检查出脊柱S型侧弯15度,经过两年的矫正训练恢复到5度,可以说矫正得非常理想。
发现效果不错,家长有点放松“警惕”,认为已矫正定型,一年来就没怎么进行脊柱训练。最近,欢欢因为感冒拍了肺部X光片,放射科医生看出她脊柱弯曲,建议去专科门诊就医。“发生这样的情况很可惜,患儿家长一开始会比较重视脊柱矫正锻炼,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因为学业、认知误区等因素渐渐疏于训练,造成侧弯‘复发’,甚至加重。” 汤洋表示。
还有部分家长对脊柱侧弯存在认知误区。有的认为 “脊柱侧弯不用管,长大自然会好”。事实上,大部分脊柱侧弯不会自愈,拖延只会导致病情加重;还有人盲目依赖按摩,却忽视了科学评估和针对性训练,错误的手法反而可能加重脊柱损伤。此外,网络上流传的 “神奇矫正器一次见效” 等说法也不可信,支具矫正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个性化使用才能发挥作用。
汤洋强调,脊柱侧弯矫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多学科协作,通过系统评估、个性化方案定制,以及孩子和家长的长期坚持,才能获得理想的矫正效果,整个周期往往起码需要2年。
初判是否脊柱侧弯,注意这些信号
通常来看,脊柱侧弯畸形虽不属“致命伤”,但会影响身高、外形、视力、运动功能、心理健康,严重者心肺功能受累。此外,患者成年后背部疼痛的概率会比正常人高。因此,早发现、早治疗依旧非常关键。警惕孩子脊柱侧弯,家长可从这些危险信号入手——
●“四横一竖”:家长可以通过“四横一竖”的方法观察孩子的后背是不是对称的,看两个肩膀是不是等高,两个肩胛骨下角是不是等高,两个腰窝是不是对称,骨盆两侧髂嵴高度是不是一致,以及棘突连线是否在正中线。
●前屈实验:脚跟并拢,双腿伸直,躯干前屈90°,双手合十置于双膝间。如果有脊柱变形,会出现两边高度明显不对称(≥5°),在医学上称为“剃刀背畸形”,通过这个动作也可以自行检测。
每天2小时,4周扶正“小树苗”
自2019年以来,医院康复治疗中心利用暑假,持续举办脊柱侧弯暑期训练营,为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提供一站式康复体验,扶正“小树苗”。
训练营采用“精准筛查-科学评估-个性化治疗-长期随访”的全周期管理模式,依托多学科协作(MDT),配备国际先进的DIERS三维脊柱测评系统及3D步态分析实验室,实现脊柱侧弯的精准量化评估。治疗方面,融合德国施罗特三维矫形训练、SPS螺旋肌肉链训练、PSSE特定性运动疗法、SET悬吊训练等现代康复技术,并配合物理因子治疗,结合患者个体特征,制定包括康复训练、矫形矫正及支具适配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
目前,脊柱侧弯暑期训练营正在开营中。课程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0:30,周六上午8:30-10:30。课程内容涵盖脊柱侧弯基础理论知识讲解、针对性地矫正运动训练、姿势管理指导以及心理疏导等,通过系统训练帮助学员改善脊柱功能。有需要的青少年可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电话或到医院咨询详细课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