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阳日报
去拼去追去创造 不负少年志
——记2023年“新时代的贵州人”蔡博屹
7月,来自贵阳一中的蔡博屹入选2023年“新时代的贵州人”。在11岁到16岁的5年时间里,从兴趣到探索再从探索到创新,蔡博屹通过自学编程,用2个国家级、2个省级、1个市级奖项,2个发明专利,诠释了新时代少年在科技创新中的拼搏精神。
“一开始,只是觉得好奇,想试试自己可不可以做到。”蔡博屹说,科创的这颗种子在小学四年级时就被埋下,那时,他在校内宣传栏上看到机器人比赛海报,倍感新奇。“用几行代码,就可以让机器人听从自己的指挥,这真是太酷了。”很快,蔡博屹报了一个学习编程的课外辅导班,零基础开始学习。刚开始,繁多复杂的模块化指令框,各种指令程序的编写都让他感觉困难重重。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他逐渐找到规律,开始对代码、程序熟练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蔡博屹花了半年就将辅导班的基础知识学完,开始自学提高。在家里,他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加强练习,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代码编写逐渐得心应手。2020年12月,他获得了人生的第一个荣誉——“第十八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初中组环境机器人一等奖。
探索,一直是这场科创之旅的关键词。
一次事故,让蔡博屹意识到科创知识应该付诸实践。初一那年,他在小区遇上了电梯悬停事故,救援人员不能第一时间确定电梯的位置,蔡博屹在电梯里惶恐不安地待了近半个小时,才获得救援。
“回到家后,我思考能否发明一种实时监控电梯运行位置的装置,让电梯事故能够高效快速地得到解决。”念头一起便一发不可收,蔡博屹通过父母的帮助,在课余时间前往贵阳市一家电梯公司学习电梯相关知识,在网上面向物业、居民发放2000余份调查问卷,在学校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并制作出初始模型。论文完成了,初始模型制作了,但这个方案是否真正可行,成了他心中悬而未决的疑问。
2021年4月,带着这个疑问,蔡博屹带着电梯监控装置简易模型参加了未来发明家国际选拔赛,没想到,还只是一个雏形的作品得到了评审专家的肯定,拿下金奖。通过与专家的交流,蔡博屹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将在大赛中的收获与启发进行了整理归纳,希望进一步改良完善自己的作品。
为此,蔡博屹广泛查阅文献,前往多个小区进行实地探访,弥补作品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又花费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模型设计、制作及调试。2021年12月,他带着作品参加贵州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
从最初的机器人指令设计到如今的项目设计,蔡博屹不仅对科创的兴趣越发浓厚,对科创的认识也愈加深入。“科技创新的真正意义在于,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更适用于生活,科技本就是为人服务的。”蔡博屹说,他接下来想做一个适用于老年人的智能家居装置,解决老年人群体对智能家居想用而不会用的痛点。
回顾自己的科创之旅,蔡博屹用“少年恰逢新时代,科技创新创未来”来概括。“感谢这个新时代,可以提供这么多平台让青少年去尝试,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将继续把创新的理念融入学习,将科技的探索融入生活,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蔡博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