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背后藏着热辣滚烫的九堡历史

发布时间:2024-04-03 07:00:03   来源:

老物件背后藏着热辣滚烫的九堡历史(图1)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合同、历书、户口簿……

老物件背后

藏着热辣滚烫的九堡历史

老物件背后藏着热辣滚烫的九堡历史(图2)

本报讯土地承包合同、历书、户口簿、说明书、信笺……近日,一篇题为《半个世纪九堡人写在纸片上的历史》的文章在网上热传。

文章的作者是杭州九华社区党总支书记毕功庆。

他给记者看了一张40年前的《团费证》,证件显示1978年的团费每季度是1毛5分钱。这本团费证的主人孙大伯,在上世纪70年代,曾是九堡围垦大军中的一员。

围垦是九堡历史上的一段重要记忆。毕功庆说,围垦的劳动强度很大,特别是遇上大潮汛,塘堤经常处于修好又冲塌、冲塌了再修的状态。“九堡现在的发展,真该感谢那一代人,没有那时的围垦造田,也不可能有后来的发展变化。”

桌上还有一份1983年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上面规定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总产量等指标。其中,小麦的种植面积最大,规定2.832亩,总产量要求771斤。

“这是九堡公社和村民签订的第一批次的合同书,一下子就释放了村民的生产热情。大家开始轰轰烈烈搞生产,结果显而易见,不仅指标都达成,很多还是超标完成的,大家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发’起来了。”毕功庆说。

“到了90年代初,九堡这边已经不太种小麦这些了,基本以种菜为主,像大蒜、芹菜、葱,比较好打理,附加值也更高,产量挺大的。”毕功庆说,在九堡种植有一个优势,就是围垦的土地相对比较肥沃,灌溉很方便,“九堡这边如果挖井下去,大概两米深就会有地下水,一年四季不太需要操心干旱问题,所以说,围垦基础打好了,也给生产提供了助力。”

70后的毕功庆不是土生土长的九堡人。他18岁来到这里,如今已对九堡有了很深的感情。“因为我在基层工作,喜欢和老一辈的人交流,也对本土文化很感兴趣,有时候,在他们家中看到这些有年代感的物件,就会要一些留念,大家也都很慷慨,慢慢就积累下来不少。”

他不仅收藏这些“宝贝”,还会写文章记录。网上流传的那篇文章就是他几年前的有感而发。

除了纸质物件,毕功庆还保存了一些实物资料,比如老底子的生活用品等。他计划再过些时日,把这些九堡的老物件都整理好,办一场小规模的展览,让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被更多人看到:“让年轻一代看到祖辈曾经在这片热土上奋斗的精神,把这段生动而又鲜活的历史印刻在心里。” 本报记者 詹程开 文/摄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中劢好房新闻频道~


热门楼盘

更多+
看房报名

已有2368人报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的所有资料及图表仅供参考使用,不声明或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购房者在购房时仍需慎重考虑,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进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资料及图表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忽。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所有信息以开发商提供为准!